自2013开斋节后投资大马股市与基金,混混沌沌已经好几年。经历小起大落,但总是缺少自己一套相对稳定的法则。
业界有一个著名的80/20理论。放在投资上,可以说80%的赚(亏)其实是由20%的股贡献的。其实我的porfolio里真的有几十只股(小额买卖)。真的可以印证80/20理论。
所以我胆敢为自己今后的交易设下一个目标:10%
股神巴菲特不过平均一年20多%。我以股神一半为目标,不算太过分吧
10%包括capital gain和dividend。跟我目前的择股条件一致。
在处理目前复杂的portfolio方面,我也开始比较认真的执行cut loss清理野草计划。把一些长期亏损的,短期看不到亮点的股忍痛砍掉。
事实摆在眼前:自2017年头马股已迎来小牛市。如果在这段期间这些套房股依然不能翻身,难道在逆市时它们会有起色?
投资和做人一样。要适时承认错误。要知道为什么自己有时会成功,有时会失败。
基金方面,我本身看好大中华、印度、甚至东盟区的发展。不排除投资相关的ETF。
房产方面,自知目前收入难以负担,唯有寄望靠下一波熊市布局,希望能赚一小桶金。但未来岂是我辈能预计的呢?
业界有一个著名的80/20理论。放在投资上,可以说80%的赚(亏)其实是由20%的股贡献的。其实我的porfolio里真的有几十只股(小额买卖)。真的可以印证80/20理论。
所以我胆敢为自己今后的交易设下一个目标:10%
股神巴菲特不过平均一年20多%。我以股神一半为目标,不算太过分吧
10%包括capital gain和dividend。跟我目前的择股条件一致。
在处理目前复杂的portfolio方面,我也开始比较认真的执行cut loss清理野草计划。把一些长期亏损的,短期看不到亮点的股忍痛砍掉。
事实摆在眼前:自2017年头马股已迎来小牛市。如果在这段期间这些套房股依然不能翻身,难道在逆市时它们会有起色?
投资和做人一样。要适时承认错误。要知道为什么自己有时会成功,有时会失败。
基金方面,我本身看好大中华、印度、甚至东盟区的发展。不排除投资相关的ETF。
房产方面,自知目前收入难以负担,唯有寄望靠下一波熊市布局,希望能赚一小桶金。但未来岂是我辈能预计的呢?
评论
发表评论